为提升职业院校教师课程与教材开发能力,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于8月20日至24日举办四川省职业学校“金课・金教材”一体化建设能力提升高研班。本次培训采取小班化管理模式,全省近200名学员分为3个班级参与研修。我校高度重视此次培训,选派23名教师组成研修团队,包括二级学院副院长、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师代表参加。我校参训教师全程保持全勤记录,圆满完成研修任务,全员获得培训结业证书。其中,杨丽均等7名教师表现突出荣获“优秀学员”称号,林洁、杨丽均在“学员论坛”作专题交流,李珊珊作为学员代表在结业典礼发言,在全省职业教育领域充分展现了我校教师深厚的专业功底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昂扬的进取精神。
本次培训以“新双高”背景下职教创新为主题,构建“师德理念—专业知能—数智素养”课程体系。学习任务包括:聆听周树强教授师德讲座,践行教育家精神;学习曾天山“三教改革”“五金新基建”政策理念;通过聂哲、武春岭等专家讲座,掌握国家精品课程开发与“国规”教材编写案例;参与三大主题工坊,开展课程教材一体化设计、实践创新及AI应用综合实践,破解教学内容滞后等问题,掌握从岗位需求倒推课程目标的逻辑、新形态教材开发路径及AI赋能教学模式,完成课程标准与教材章节等实战成果。
我校派出的领队杨丽均老师,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出色的组织能力,被推选为2班班长。作为班级核心管理者,她全程统筹专家对接、活动主持、简报撰写、交流发言、服务学员等工作,主导编写的两期班级简报内容详实、图文并茂,被主办方作为范本推广。她创新组织“在线研讨+案例复盘”学习模式,带领班级学员将每日所学转化为实战成果,以专业担当保障培训成效,用服务意识凝聚班级合力,获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领导鄢春苗主管盛赞为“金牌班长”“金牌主持人”。
林洁老师在学员论坛中展现出深厚的专业积淀,她结合专创融合课程开发经验,提出的实践路径引发全场共鸣。她和杨丽均老师一起为大家演示全国专创融合“金课”平台的使用,并与全体学员互动。同时,林老师作为互动环节设计者,她精心策划的“字母元素速配”小游戏,以趣味方式激活思维,使原本严肃的学术讨论变得生动活泼,该模式被其他班级纷纷效仿。
李珊珊老师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保障了团队学习成效。她建立的“三分法笔记体系”成为全班学习模板,每日整理的学习要点通过班级群实时共享;在结业典礼汇报中,她作为2班学员代表进行总结汇报,以清晰的逻辑框架和丰富的实证材料,全面呈现了研修班的学习收获,获得主办方领导高度肯定。
古芮溪老师以镜头为笔,记录下培训全程的精彩瞬间。为呈现最佳效果,她连续多日熬夜剪辑系列短视频,通过“专家授课—小组研讨—成果诞生”的镜头语言,生动展现了职教教师的成长轨迹。其制作的3期培训“影像日志”,不仅成为班级珍贵的学习档案,更被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作为结业典礼视频使用。
杨莉老师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软件与AI应用综合实践研修班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,积极思考,踊跃互动。作为团队成员的种子讲师,与团队成员一起完成课程开发方法
团队共创法运用的任务,并在最后的成果汇报展示中获得并列第一名的成绩。
罗婷老师在本次研修表现卓越,深耕职教特色,精准制定课程标准。规范编撰新形态教材章节,成果优质。主动攻坚模块化课程等难点,分享实践经验带动研讨。高效产出“课程标准+教材章节”双核心成果,以扎实学识与引领力成为工坊研修典范。
熊彧老师秉持积极态度,全程专注投入,认真学习“金课、金教材”一体化建设核心要点,主动梳理知识点,形成思维导图辅助理解。在小组讨论环节,主动分享教学案例,与大家共同探讨,带动小组其他老师拓展思路,形成思政类活页教材等学习成果,赢得导师与学员的一致认可。
为加强培训纪律,保证培训质量,展现我校教师形象,培训前质量管理办公室特指定杨丽均担任我校培训团领队、李珊珊担任学习委员,负责培训期间日常管理。我校23名教师在学习期间展现出“上课专注听讲、研讨积极发言、作业高质完成”的优良学风。除7人获优秀学员外,团队已形成10份课程标准、9个教材章节、4份AI辅助的教学设计等阶段性成果。我校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,深化“三教改革”,推动 “五金新基建”,把教育家精神转化为课程和教材建设的实际行动,为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筑牢教学根基。